发布日期: 2020-10-09 字体:【大 中 小】 |
国庆假期里 你都带孩子去哪玩了呢? 北京、上海、杭州? 在家? ····· 带孩子看了几部电影了呢? 《我和我的家乡》? 《中国女排》? 《姜子牙》? ······ 开心归开心,然而假期过后,很多家长都会面临这样的的问题: “孩子还沉浸在节假日欢乐的气氛中,无法一下子恢复到学习状态,甚至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这就是假期综合征的表现,很多孩子都中枪了。 对于9月才开学10月又八天乐的孩子们来说,容易表现出一些反常现象: 如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甚至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等症状,就是通常所说的“假期综合症”,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还不强造成的。 不想孩子的“假期综合征”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就要学会引导孩子收心。 那么,要如何帮孩子收心呢? 以下假期收心指南推荐家长们看一看 01家长要以身作则 十一长假快结束了,家长希望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不再松松散散,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自己仍处在松懈的假期生活中,没有规律,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家庭气氛回到有规律的状态中,孩子更容易“进入角色”。 02恢复良好的生活习惯 专家建议,家长要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和次数。 如果孩子前几天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有3个小时,那接下来两天要逐渐减少到2个小时、1个小时,同时逐步增加孩子学习的时间。 03调整睡眠作息时间 在十一长假的喧嚣逐渐安静下来后,要帮孩子恢复到日常的生活作息。 专家建议:可以试着“从今天起”逐渐提前孩子的睡觉时间,但不能一下就要求孩子比往日早睡一两个小时。而且在孩子准备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否则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尽快入睡。 04蔬菜水果可调食欲 长假期间难免大餐较多,但由于孩子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因此不但会出现食欲减退,有的还会出现消化不良。 专家建议:可以让孩子减少零食的摄入,鼓励孩子多吃些清淡的蔬菜、水果,主食可以选择更容易消化的面食。 05调节孩子心理状态 对孩子来说,长假与上学之间最难熬的是心理。由于长假里比较自由,加上旅游的兴奋,很多孩子便对重新上学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孩子做出调整。 家长通过监督孩子提前按上学时的作息时间作息,逐步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等娱乐时间,让孩子的心理逐步从“放假”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充分利用返校前的时间,多安排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玩乐逐步转向学习,一点点把孩子的心收回来。 最后,重点提醒家长—— 做收心教育的先行者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 1. 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长假结束前,要按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家长不喝大酒,不打麻将,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节生物钟,适应孩子上学后的“时差”变化。 2. 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明星的成长历程及在赛事中的表现、某电视剧观后感想,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学校有很多可以玩耍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让他们对学校有所憧憬。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踢踢毽、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 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学习计划,在商讨中完成“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接下来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来源:湖北省教育厅 / 编辑:冷晶晶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