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10-19 字体:【大 中 小】 |
寒露已过,冬天还会远吗? 虽然冬天能穿很多好看的衣服, 小伙伴们能围坐在暖炉旁 愉快地喝上一两口小酒, 但季节交替之际, 昼夜温差变大, 各种疾病也容易侵袭人体。 小编提醒大家, 最近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远离疾病。 秋季有哪些高发病? 流行性感冒 感冒虽然是由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但是受凉也是感冒的主要诱因。 研究表明,肺功能在冬季有所下降,这样会给病原体侵犯肺部造成可乘之机。但是,千万不能为了保暖而里三层外三层地增添衣物。 穿得太多会剥夺了接受耐寒训练的机会,降低了身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反倒使机体调节能力变差,抗病能力变弱,容易引起伤风感冒。 肠道传染病 秋天气温逐渐变得凉爽,会令很多人胃口大开。都说“能吃是福”,但别忘了,多吃易遭罪。 过度饮食会增加肠道负担,容易导致胃部不适,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而在秋冬交替之际,昼夜温差较大,不注意防寒保暖,也容易导致腹部着凉,引起频繁腹泻或胃病复发。 手足口病 秋冬季,学校变成了疾病的高发地,儿童手足口病感染的几率变大。尤其是幼儿园、托管所等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的场所,更会得到手足口病的青睐。 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多数病情较轻,可自愈,但切不可因此掉眼轻心。因为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传播渠道众多,家长还需避免儿童反复感染。 心脑血管疾病 秋冬季节到来,意味着气温的下降,此时人体血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进而血流速度变慢。 再加上昼夜温差大,容易造成心跳加快、血压波动,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的负荷会加重,容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秋冬除了有温暖的被窝,还有烦人的疾病。而我们想要预防疾病,其实并不难。 如何度过“多病之秋”? 01 入秋后饮食应以“生津、清淡、润燥、易消化”为主,讲究低盐、低脂,均衡膳食。 同时,还应尽量减少冷热不分开的饮食坏习惯,不吃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多喝滋阴润肺的粥品,保证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02 根据气温变化酌情增减衣物,早晚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懂得修养身心,以保持充沛的活力。 03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对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接触致敏因素,已知过敏原者更应杜绝接触,并且勤洗手,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勤晒被褥。 04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但是,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如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拳等较轻柔的活动,以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避免久卧不动。 空气变干、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大……这些都是秋天的特色。 “秋季除了养阴润燥,更重要的是做好防病措施,做到“百病不侵”! 来源:央广网健康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