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10-27 字体:【大 中 小】 |
梁启超说:“趣味是人生的根底。 我虽不敢说趣味便是生活,但敢说没趣便不成生活。” 有趣,是感受这个世界美好的前提。 一辈子很短,活得有趣就好。 1 做有趣的学问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又说:“万金之富,不以易吾一日读书之乐也” 能够日日与学问相亲,吸收新知来营养自己。 新懂得了从前不懂的道理,新学会了从前不会做的事情。 感觉到自己生命内容的扩大,这就是有趣味的生活。 梁启超说:“趣味总是慢慢得来,越引越多。 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深入进去。” 最浓的趣味,总是藏在最深处,做学问更是如此。 若只是浅尝辄止,则难以养成持久深厚的趣味。 要想真正领略到做学问的趣味,还需要有“深入”的精神。 人生在世数十年,若真能在学问之中咂摸出趣味来,那才真是“其乐无穷”。 2 交有趣的朋友 梁启超说:“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 趣味的激发,通常要依靠朋友之间的互动。 共学的朋友与共玩的朋友一样,都能为我们增添人生的趣味。 梁启超说:“人类心理,凡遇着快乐的事,把快乐状态归拢一想,越想越有味; 或有别人替我指点出来,我的快乐程度也增加。 凡遇着苦痛的事,把苦痛倾筐倒箧吐露出来, 或别人能够看出我苦痛替我说出,我的苦痛程度反会减少。 不惟如此,看出、说出别人的快乐,也增加我的快乐; 替别人看出、说出苦痛,也减少我的苦痛。” 这其实就是情感宣泄所引发的趣味。 这种趣味,非与至交好友相处而不能得。 在梁启超看来,得着一两位这样的朋友,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3 过有趣的生活 《世说新语》里讲:“人生在世,兴起而至。” 人若无趣,便只是活着;有趣,才叫做生活。 梁启超把无趣的生活叫作“石缝的生活”和“沙漠的生活”。 生活在石缝里,每天被压得死死的,没有伸展的余地; 生活在沙漠里,干透了、枯死了,失去生命的光泽。 没有了趣味、没有了喜悦,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周作人说:“我们除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人这辈子,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有声有色。 整天哭丧着脸熬生活,生命便日渐枯萎; 怀着一颗有趣的心,即使身在荒漠也能开出花来。 4 入有趣的境界 《易经》64卦,始于“乾”而终于“未济”。 梁启超以此为据,来说明人生永不圆满。 他说:“人是活的,永远没有完成的那一天。 惟其不圆满,才容得宇宙无限的演化、人生无尽的创造。” 这种创造,就是人生趣味的来源。 人生烦恼,不仅源于对于成败的忧虑,也源于对得失的计较。 要找回趣味的人生境界,既要参破成败,又要参破得失。 从而成就自由的心境,能使做事者自觉快慰。 梁启超说:“我常觉快乐,悲愁不足扰我。 我现已年老,而趣味淋漓、精神不衰,亦靠此人生观。” 这是一种超出成败得失的,“仁者不忧”的趣味境界。 来源:儒风大家 / 编辑:邓植元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