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谷城
谷城堰河村:乡村振兴就是要让老百姓高兴起来
发布日期: 2021-01-04 字体:【

图为新华网无人机导航直播车开进中国最美乡村堰河村。新华网 肖进安摄

12月初,迎着初冬灿烂却并不算热烈的阳光,新华网“希望的田野——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采访团队驱车来到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驻村采访。12月5日下午,奔驰过约400公里的高速公路后,采访车在连片灰黄与金色交织的乡野大地上穿越,摇摇晃晃之中,一座顶部建有两座飞檐角楼的青灰色门楼映入眼帘,上书“堰河”两个大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迎面而来。

堰河村是鄂西北的一个秀美小村庄,地处名茶之乡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这个版图面积12平方公里,村民1050人的小村有着郁郁葱葱的山林、清澈见底的小溪、婉转清亮的鸟鸣声、白墙青瓦的小楼和淳朴和善的民风……是的,这里还是“湖北省旅游名村”和“国家AAA景区”。

20多年前的堰河,却远不是如今的面貌。对于堰河村是如何取得现有的成就,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说:“堰河就是一片山和水,要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让老百姓热爱他的家乡。”

改变发展观念从管好垃圾桶开始

闵洪艳介绍,发展从育人开始,育人从转变陋习开始。堰河村从2003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全村统一设立垃圾中心投放站,各户都备垃圾桶。一般在农户门前可以看到两个垃圾桶,一个装废纸、烂布头、废塑料等可回收垃圾,一个装农药瓶、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另外,村民家里面还有装菜叶、茶根、剩饭、剩菜等的湿垃圾桶,用来喂养家畜家禽,或倒入菜地作处理堆肥。

经过长期坚持,村民由最初的不理解到慢慢接受,垃圾分类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如今,堰河村农户室内清洁整齐,厕所干净卫生,村组道路干干净净,村里实现了垃圾归点、柴草归院、禽畜归圈、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到处清清爽爽,赏心悦目。这样的面貌也是堰河村能成为国家AAA景区的基础条件了。

闵洪艳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假若不让搞垃圾分类了,人们估计会更不习惯。”

靠山吃山,在保护和发展中致富

据介绍,堰河村原本是一个远离城镇、地少山多、资源匮乏的穷山村。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堰河村还是穷山恶水。当时,村民吃粮靠供应,被称为“布袋队”;用钱砍山扒,被称为“斧头帮”;住房干打垒,被称为“泥巴窝”。

五山镇党委书记朱莹说,堰河村既没有交通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转变是从1992年开始的,当时村里发动全村群众开荒山、建茶园。三年发展茶园1200亩,很快使茶业成为全村农民摆脱贫困的支柱产业。随后几年里,村里又相继带领村民栽种杜仲950亩、杉树700亩、花椒500亩、板栗600亩、欧杨3万株,同时还引导村民在树林里套种红薯、花生、油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实行立体开发,昔日的荒山秃岭乱草岗,变成了如今的茶成垄、树成行、果飘香的“绿色银行”。

“四个一”希望农民听得懂、做得到、办得成

村里环境好了,群众收入多了,堰河名声大了起来,原来迁走的农户有不少要求搬回来,小小的山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

闵洪艳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堰河村在全村提出了“四个一”的小康标准: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部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或者一名致富能人,人均存款达到十万元。给村民提出“四个一”具体目标,就是希望农民听得懂、做得到、办得成。目前,多数家庭已经实现了前三个“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据统计,2016年,堰河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创收8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2017年村集体经济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长了2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2000元。

“堰河村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这就是能让老百姓高兴的事儿。”闵洪艳说。

图为航拍堰河村。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图为航拍湖北省谷城县堰河村。新华网 欧阳小洁摄

图为航拍湖北省谷城县堰河村。新华网 欧阳小洁摄

图为谷城县堰河村内”茶圣“陆羽雕像。新华网 肖进安摄

堰河村一角。新华网 肖进安摄

图为谷城县堰河村村内景观。新华网 欧阳小洁摄

图为谷城县堰河村村民采摘蘑菇。新华网 欧阳小洁摄

图为谷城县堰河村村内景观。新华网 欧阳小洁摄

图为谷城县堰河村村内景观。新华网 肖进安摄

图为谷城县堰河村村内景观。新华网 肖进安 摄

作者:肖进安 刘晓丽 摄影:欧阳小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翟竞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