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1-05-07 字体:【大 中 小】 |
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女子64万不翼而飞 近日,刘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她户籍所在地的“警察”,让她登录某网站查看“逮捕令”。对方称,目前案件由某地警方侦办,要求她添加办案民警的QQ接受调查。 刘女士登录后,果真看到一份“逮捕令”,她顿时慌了,马上添加对方。 对方称,办案人员不能前往对她进行实地询问 ,而是通过一个社交软件对她进行询问。然后刘女士就按照嫌疑人指示,去到一个宾馆在里面进行操作。 随后,对方要求查验资金流水,刘女士便按照要求下载了“钉钉”App → 打开共享屏幕功能 → 打开支付宝 →微信和银行卡账户 → 将余额展示给对方查验。 对方叫刘女士不用转钱至“安全账户”,只需将钱转到刘女士本人名下另一张银行卡即可,刘女士就按照对方提示操作,给自己银行账户进行了转账。 刘女士这一系列操作后,不法分子登录了刘女士的手机银行,将64万余元分成20多笔转了出去。 直到对方又让刘女士借钱转入她自己的银行卡时,刘女士才发觉自己上当了。其实这样的案例近期已经发生了多起。 什么是屏幕共享功能?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 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 无论是你的登录账号密码 还是支付密码 只要点击了“屏幕共享”功能 对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警方发布提醒—— 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涉及私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时,一定要谨慎。如若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
|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