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1-07-03 字体:【大 中 小】 |
每年暑假,新一批高中毕业生们总会面对同样的灵魂诘问:要不要考驾照? 在这里,给这届毕业生一句劝告: 好好玩,别学车,因为学了大概率也是白学。 别误会,我丝毫不怀疑这群小年轻们的学习能力。 只是过往无数前辈的血泪史,都在指向同一个事实: 开车上路的水太深,不是拿到驾照就能把握住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慕容云海,三天两头就在大学校园飙车。 大多数花一个珍贵暑假学车的年轻人,科目三一考完就基本告别了开车。 拿到手的驾照,除了充当爸妈嫌你在家不务正业的护身符、朋友圈打卡的吉祥物之外,就是张彻头彻尾的荣誉证书。 一级菜鸟第一次上路时连脖子都不敢转动,全程靠副驾驶上的人帮忙口播路况; 二级菜鸟往往刚开始开车就暴露了“路怒症”的基因,车还没开几公里倒把嗓子先喊哑了; 三级菜鸟表面看着云淡风轻,实际下车之后两条腿抖得像在踩缝纫机…… 谁不想成为摸一次车就顺利晋升成为老司机的天选之子? 可惜人类和这个钢铁巨兽的虐恋从不止于校园(指驾校)。 学开车的理由千篇一律,不敢开车的新手却各有各的苦衷。 网上有人把拿到驾照的快乐形容为“考上了北大”(没有看不起清华的意思)。 实际上,等到他们第一次真正上路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北大青鸟。 有些科目一到科目四一路顺滑飘过的驾校王者,此时只恨自己是个无情的应试机器。 驾考基本全靠死记硬背,教练教你侧方停车死盯辅助线,打方向盘的幅度精确到了0.5圈。 离开驾校那条亲切的坡道,就像是生活在鱼缸里的小金鱼被放生进了陌生的池塘。 教练的每一句叮嘱都成了必须遵守的教条,唯恐一个不小心改变了宇宙的熵。 @这货不是洋少琪 应起试来我一路绿灯飘过,实操之后我在马路上唯唯诺诺。 试问,哪个马路新手没有对驾校的教练车心动过? 手感这玩意儿,是新手们唯一能依靠的玄学。 曾经听过有老司机抱怨,开车是个体力活儿。 起初我还不信,直到后来坐了一回新手司机的车,从此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 看对方满头大汗后背湿透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车是他硬生生扛回来的。 @BT8989666 你能很容易地在马路上分辨出哪种司机是刚刚被获准上路的幸运儿。 他们往往脖子伸得老长,四处观望,一脸紧张,跟刚刚被从水里钓起来的乌龟一样。 新手的驾驶室里往往隐藏着人类世界不足为外人道的生物多样性。 譬如打死我也想不到,平常优雅精致的班花第一次开车载人时姿态会像一只挂在方向盘上的考拉。 有的新手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屁股一沾驾驶座椅就魂穿军训坐姿调整现场。 为此,甚至治好了困扰自己二十几年的驼背。 如果发现前方有辆车大晴天开着雨刷器,那你要小心,可能是新手司机准备转向。 路遇大白天开着大灯的司机也不用惊奇,至少到了夜间行车的时候人家不用摸黑前进。 新手司机太久没开车,民警让开车灯,现场启动雨刷器👇 尽管都是第一次开车,但不同新手司机之间的胆量能差出一个马里亚纳海沟。 怂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虽然开车上路的心情是70迈,但行驶起来的速度最多是30迈。 其实考虑到安全问题,慢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只不过会被路过的三轮车、自行车、电动车无差别羞辱,外加被后车鸣笛辱骂罢了。 《奈何boss要娶我》 但假如此刻你的身旁坐着一位陪你壮胆的老司机,那才是真的大事不妙。 众所周知,学车时坐在副驾驶的教练,是这个世界上最精通骂人艺术的语言学大师。 但跟如今陪你练车的家人朋友一比,根本不算什么。 毕竟脾气一上来,你爸你妈可以瞬间变成自学成才的散打冠军。 选择性耳聋是保命的第一要义。 不要试图用过去的家庭地位来挑战陪练们在副驾驶上的权威。 君不见,多少被宠了二十几年的贴心小棉袄,在亲爹的陪伴下上了一次路之后,就成了小区门口旧衣回收箱里的破洞牛仔裤。 更不要提在生活的小风小浪里练就了一双利索嘴皮子的妈妈们。 她们天生就是年轻人克星,损起人来连驾校教练都得喊一声祖师爷: “车如果会说话,现在都用不着我来骂你。” “地上能捡着钱?你脖子伸这么长。” “坐一趟你的车我的心比早高峰的大马路都堵。” 甜甜的恋爱在指导女朋友开车面前也不值一提。 平时轻声细语喊人家小甜甜,上了车瞬间变成无情且看啥啥不顺眼的驾考打分器。 一会儿嫌你转弯不减速,仿佛要上天;一会儿又嫌你直线开太慢,油门当摆设。 这里有一条烫知识: 假如开车男朋友喊你“加油”,记得高抬贵脚识趣地提速,而不是回一句“我会努力”。 就算是霸总坐上副驾驶也毫无风度可言 如果一定要给新手们提一条开车建议,那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找太熟的人坐在自己的副驾驶陪练。 因为不熟的陪练最多忍不住损你,但处处看你不顺眼的家人朋友,很可能会动手揍你。 有时候也确实能理解坐在副驾驶那位的不容易。 每一位敢于接下陪练活儿的人类,都一定拥有一颗上了保险的心脏。 毕竟有的人号称驾考一把过,实际上紧张起来连前进要挂哪个档都记不清。 @三郎哥 看导航的是你,观察后视镜的是你,注意前车距离的是你,负责跟被堵住的后车点头哈腰道歉的还是你…… 副驾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趟车开下来,收获的是在绷断边缘岌岌可危的神经,因惊吓而变得千疮百孔的心脏。 外加两条,因为拉扶手拉得过于用力而酸痛三天的手臂。 @陈死狗的小跟班 刚拿完驾照的人类,简直是这个宇宙里膨胀最快的生物。 尤其是这两年在各种驾考废柴的对比之下,正常拿证的普通人都被衬托得眉清目秀。 如果有幸被邀请坐上他们的车,请记住,系紧安全带是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 不要试图弄清楚他们第一次上路为什么如此镇定。 一路飞驰的汽车会告诉你,这群人的字典里没有害怕两个字,该害怕的是坐在副驾驶的你。 “你是不是不相信我的技术?” “不是,我只是担心车子有它自己的想法。” 我就见过一位,拿证第二天就敢带着朋友驱车100多公里跑去郊外露营的猛士。 大马路上一路疾风带闪电,半点没有新手开车的谨慎小心。 结果在拐进乡村小道的前半分钟,车子就不幸一头栽进了路边的水稻田里。 @天秀bot (图文无关) 事后我曾采访当事驾驶员的翻车感受,对方一脸兴奋地表示: “我感觉挺好,就是我爸和他的车可能不大高兴。” 危险发言,请勿模仿! 得是什么样的家庭,才敢让刚拿驾照的菜鸟这么祸祸车! 我只知道照这么开下去,他朋友圈的保险从业人员迟早有天会把他拉进黑名单里。 不过好在,这种越挫越勇的王者是少数。 更多的菜鸟们,在经历了一些小擦小碰之后,都会做一段时间的惊弓之鸟。 毕竟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开车暂时还不是生活的刚需。 别说是刚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们了,即便是已经步入职场的打工人,想随时随地开车也不是一件易事。 想想大多数的年轻人,光是摇个车牌就花光了所有的运气。 买车之后还有车位费、停车费、保养费、油费…… 勤勤恳恳练车,辛辛苦苦考证。 最后还不是因为主观能力不足+客观条件不允许,在滴滴和地铁之间反复横跳。 六年期一到,大家在医院掏钱体检换驾照的时候,相视一笑。 确认过眼神,都是拿证之后再也没开过车的名誉司机。 来源:青年文摘 责任编辑:杨守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