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 2021-11-09 字体:【大 中 小】 |
|
翻开1985年版《湖北省谷城县地名志》,可以看到当年全县很多大队(即今之村或社区)的名称,是以家族姓氏命名的。其中冷集沈湾的十个大队,全部以家族姓氏命名(第8页)。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尤其是人口迁徙和基层组织的合并撤销,使一些承载着地方文化历史的古村落和古地名逐渐消失。比如城关镇朴(pò)树头村、三幢碑村,石花镇的夏家湾、魏家湾等等。石花镇席家垭村,则十分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由石花街往西经破庙(古地名)翻过一个山垭就是席家垭村,此地因席姓而得名。历史上席家垭村曾经叫作大力大队,隶属五山公社谢湾管理区,多年前恢复了古村名,现为石花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它与五山镇谢湾村接壤。 2020年季春,笔者受席化力先生之邀参加了席氏碑文的收录和整理工作,现按照已知的碑刻立碑时间及碑文内容,参照现有文献资料分述如下: 一、此次收录的石刻碑文中,时间最早的是清代道光年间,最晚的是清光绪年间。通过对碑文的比对和分析,我们对石花席氏家族的大致脉络有了一些浅显地认识,简述如下: (一)道光年间碑刻 此碑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通席氏族碑,石碑为材质较软的绿矾石打制,长方形抹角,通高1.51、宽59、厚12厘米,下部有凸隼,碑座不存。石碑整体完整但保存较差,碑文依稀可见,少量文字难辨。 此碑中榜为阴刻“清故祖考席公讳世永大人、妣王氏孺人之墓”,左右首各有镌立时间,右侧启首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岁次戊子仲春月乙卯谷旦”,左侧落款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岁次庚子春月重建”。从这两个时间上可知,道光年间重建的这通石刻,是在乾隆三十三年碑刻的基础上新增了道光年间席氏家族信息而重建的。乾隆三十三年残碑,不知去向。 这通石刻是孙辈率子孙为祖父母建立的,所以在中榜称墓主为祖考妣。记载了墓主席世永四房子孙的排序:墓主本身一代加上子辈一代以及孙、曾孙、昆孙、来孙、仍孙共七代。“考妣”是对父母的书面敬称,“故祖考妣”即指已故的祖父和祖母。 (二)同治六年席氏地界碑 此碑为长方形青石打制,四周饰连纹。碑高85、宽53、厚8.5厘米。现断为三块,右下角缺。此文计约三百多字,大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裔孙拜撰”为界。“裔孙”即席氏后裔孙辈。此段说的是天道、地道与人道的关系,阐述了家族发展中“择地而蹈”的道理。第二部分标明了地界的四至以及规定,文中“封界”四至均有明确的地点和建筑。“大路心”即大路中心,非指今之镇域公路。“黄连树芽”当为黄连树垭,是一处生长有百年以上黄连树的山垭子。“直下至佩绅地边”说明黄连树垭的下边是“佩绅”家的土地。“佩绅”或是当年席家的近邻。“北至碑亭”中的碑亭,不能确定就是席氏碑亭。第三部分是镌立此碑的时间“同治六年岁次丁卯三月清明日”,也就是1867年4月5日。此碑是目前仅存的席氏地界碑。 (三)同治八年碑刻 此碑为抹角长方形,青石打制,下部有凸隼,碑座不存。石碑通高174、宽60、厚14厘米。碑阳、碑阴均有镌文。
1、碑阳《垂裕后昆》简述 为方便论述,现录原文(“□”为缺字及难辨字,下同)如下: 重镌祖讳叙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然,但能讳其所及知,而不能讳其所不及知,是将欲讳之又先彰之也。彰之于碑犹有风消雨蚀之患,则夫彰之于轴、彰之于谱者,又无可论已。 我族自有明隶此土,杳不知几何年。世祖文藻公,虑其久而差也,爰举数世祖之昭穆支派,而泐诸石,诚法良而意美矣。第丁渐众族渐繁,代远年湮之余,彰之未能尽彰,即讳之未能尽讳也。创始者能勿隐隐抱痛乎! 堂叔绾臣公,有见于此,师其意而为之续,将前人无讳之不彰,斯后人无彰之不讳,而先于是承,亦后于是启已。爰为之铭曰: 片石青青,留我祖名。星罗棋布,缕晰条分。灵气往来,常护云根。争光日月,维德之存。 后湾:高祖席良卿刘氏、陈氏、李氏。曾祖席□中彪氏、陈氏,□中熊氏。席□中卫氏,□中王氏。席学古许氏,席学今王氏。 前湾:高祖席珍□氏。曾祖席文礼陈氏、熊氏。祖席锦万氏、张氏。 中湾:高祖席琰江氏。曾祖席文在李氏。祖席钦李氏、杨氏。 梨园:高祖席琮曹氏。曾祖文□魏氏,文□张氏,文义萧氏,文彩王氏。祖席铨屈氏,席録。 席大绶率侄辉荃捐赀八十串正,席光洛谨遵族议顿首拜撰 大清同治八年清明 合族仝立 碑首阳刻“垂裕后昆”四字,意为把功业或财产留给后世子孙。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叙文,共纵书7行,除启首“重镌祖讳叙”五字外,其余六行凡40字,末一行仅29字。启首五字中,“重镌”表明之前类似的“叙”,已经残毁抑或遗失不存,故而重新或再一次镌刻。此部分第一自然段简述了“讳”与“彰”的关系,阐述了镌刻(彰显)于碑的隐患,以及记录于家族谱牒的重要性。第二段开篇说明了席氏家族从明代就居住此地,但因年代久远而不知始于何年。然后交待了始祖文藻公把“数世祖之昭穆支派,而勒诸石”的事迹,以及因家族繁衍加之代远年湮,很多前辈未能铭记,因此让文藻公内心隐痛等等。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堂叔席绾臣发现这个情况后遵照前辈之意,再续新谱,并把前人该彰显的以及之后未登载的人物事件予以刊录,以此流传后世。 第二部分记载了席家高祖居住地以及分支派序,根据碑文推知,分居于四地的高祖,按照长幼排序,后湾席良卿应为长房,前湾席珍为二房,中湾席琰为三房,梨园席琮为幺房。从三位高祖及子孙名讳可知派序为“玉、文、金”三派。但后湾席良卿一房的派序则为“良、中、学”派序。这一现象不乏先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为自己的儿子们规定了各自的分支序列。值得注意的是,序文中的“文藻公”应该是四位高祖中梨园席琮之子。 第三部分记载了“席大绶率侄辉荃捐赀八十串正,席光洛谨遵族议顿首拜撰”以及镌立时间“大清同治八年清明合族仝立”,同治八年清明节。“仝”即“同”,“合族仝立”即家族全体人员共同镌立。 2、碑阴“公产纠纷讼冰案”碑文简述 现录原文如下: 生员:杨树声,贡生:陈伦尽,训导:陈明灼,贡生:李胜坤、李文藻。童生:席辉宝、席辉□、席辉琴,监生:席辉瀛 为据情处服恳销备案,以垂久远。事缘:席大绶等与席大恒父子,因祖茔公山房屋构讼冰案,前蒙赏讥吩谕尚未具结,嗣经□等戚鄰族谊人等排解,均念同族毋遽涉讼。所有公共祖茔山地边界、房屋租资,年虽久远,然各有向章。自今以往,凡属公共事件,□派四门端方之人经理,从此建立碑石,叙造谱牒,或明各款。俾后裔人等,不致紊乱。致于茔山佃房,已开未开者均照旧迹,不得任意开种,房屋仍系召佃,本族人等亦不准任意自居。事虽如式,不敢擅专,惟有呈明恳销备案,以垂远年。为此,取结伏乞仁宪大老爷,俯怜注销,备案施行。 皇清同治八年仲春月立 此文是席氏族人为公产纠纷注销的备案文书。当年,席大绶和席大恒两家因为祖茔公山以及房屋产权纠纷案,族人及亲邻认为既然是同族事务,不必通过官司解决。于是恳求注销前案,备案施行。 从文中可知,席大绶和席大恒应该是同门兄弟。此碑碑阳中,有席大绶率侄儿辉荃为家族事物捐资八十串的记载,此时缘何因祖产而与族人发生争执甚至告官裁决呢?当年此案曾引起众位士子的参与,他们中有训导、贡生、监生、童生和生员。其中席氏四人,而外族竟五人。 “邑庠生杨树声”在同治版《谷城县志》“纂修姓氏”中有载,民国版《谷城县志稿》也记有杨树声及其家族事迹。杨树声即杨继贤,拙文《清末两位进士与乡贤杨继贤记略》有载,其母席孺人为席家垭席氏后裔。杨树声作为席氏外戚,参与席氏公案亦是合情合理。外族的参与,证明此事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四)光绪二十二年碑刻 席母陈孺人墓碑现立于墓冢前,墓碑由当地青石打制,方额削肩。碑阳四周雕刻有纹饰,碑首阴刻“懿范常昭”四个大字。此墓位于席家垭村摸椅子洼李姓村民屋后。背靠徐家官山,面朝冲地。石刻中榜: 先妣性慈孝,事祖妣与曾祖妣曲尽妇道,得其欢心。 先考刚直善怒,先妣则委婉劝解,弥缝多方。处家常以忍让,训子孙弃养时,犹以家贫是命,无与人争,二语再三告诫云。 先妣趣令琛继先考修谱半载,蒇事开雕无资,因命缮写数部,分给各房,俾速成先考志如此。 生于道光壬午年正月初三日酉时,卒于光绪乙未年四月十四日酉时。葬于徐家岗新扦,未山丑向。 男:明琛 孙:研道、安道、耕道、陈道 曾孙:修孝、修儒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仲冬月谷旦 敬立 席明琛的母亲生前性情慈祥孝敬,服侍祖母和曾祖母极尽孝心,深得长辈喜欢。父亲生前性情刚直并且极易暴怒,母亲经常是委婉劝解,周旋于各方。母亲操持家务多以忍让为先,教育子孙在双亲过世后也要安贫守道,不与人发生争执。 母亲希望席明琛继承父亲的志愿续修族谱,经半年多的努力现已完成,但刻印缺乏资金,因此遵母命誊抄数部,分发给家族各房,以完成先父的遗愿。 碑文记载,席母陈孺人生于道光壬午年正月初三日酉时(1822年),卒于光绪乙未年四月十四日酉时(1895年),享年73岁,葬于徐家岗新坟,座东北向西南。 席家垭现已发现的碑刻中,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几通比较重要石刻需要核查,一是席锦熊氏碑文,二是前文交代过的道光年间碑文。他们对深入研究席氏家族的发展延续有着重要作用。
二、谷城县现存两部古志,一部是同治六年由承印纂修的《谷城县志》,另一部是民国十五年刘德全总纂的《谷城县志稿》,即1982年再版的《谷城县志》。《谷城县志稿》是在同治版《谷城县志》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的,所以两部县志大同小异。 席姓在古县志中偶有记载。查1982年版《谷城县志》,在“卷二·学校”(62页)中有捐市房建“石花街义学”的席正照和席正儒;在“历代武举人”(190页)中有席焕章;“岁贡生”(200页)中有席大昕、席辉炳和席宝珍(201页);在“苦节·节孝·上”(285页)中有肖氏·席大智妻、郑氏·席辉金(308页)、郑氏·席辉联、张氏·席大书及其遗腹子辉韫(309页)和席文礼·熊氏、席辉堂·陈氏,(345页)等等。 除此之外,1986年版《谷城县教育志》中,也有席姓人物。在“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附录三、民国时期谷城县教育行政长官一览表”(23页)中,载有“劝学所长席宝珍(字聘之)”和“教育局长席延珍(字季献)。在“第六章·第二节·附录四、民国21年谷城县公私立小学一览表”(55页)中,有“校长或教员”席道达和席韵梅。今已知席氏谱序是“正大辉明道修齐治化仁”十辈,目前石花席氏一族的中坚力量是“齐治化”三辈。上述记载可能并不完全,但是他们跟石花镇席家垭的席氏是否同宗同族,则需要更多资料甄别,此处只作记载,以为同仁检索方便。 石花席氏家族于明代迁徙于此繁衍生息,到清代中晚期已经成为石花乃至谷城地区的名门望族,今天石花席氏依然是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因为资料匮乏以及笔者学识肤浅,对石花席氏历史渊源的探究仍显空泛和不足。但上述资料对研究明清时期谷城人口迁徙,以及古地名的形成,提供了可资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作者:李富平 来源:谷城县承恩寺文物保护所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翟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