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 2021-11-19 字体:【大 中 小】 |
|
谷城县五山镇是湖北知名茶乡,这里地处谷城、丹江口、房县交界地带,生活习俗深受三地影响,较之周边乡镇,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红白喜事,有八道固定的菜,被称作“八大碗”。传统的“八大碗”包括粉蒸肉、“梳子背”蒸肉、三角炖蹄、蒸排骨、样米、蒸豆泡、豆芽、酸汤八道菜。现在,五山文化研究会积极倡议老厨师开展“传帮带”,挖掘、整理并普及“八大碗”,作为乡村体验的重要内容,受到游客欢迎。五山八大碗是谷城县非遗项目。 粉蒸肉一般用五花肉,大约一斤,切成长方形块状,一般10到16块,用红曲米制作的蒸肉粉包裹肉片码盘,下面是红小豆,做甜味的调味时糖多盐少,上蒸笼后用柴火灶蒸两小时。如果做咸香味的,用红曲米蒸肉粉的时候,要选含辛香料较为充足的,胡椒、小茴香、香叶、花椒等味道很容易闻出来。 “梳子背”蒸肉也是五花肉片,竖着依次摆盘,从上面看像若干梳子背面排一起似的。这道菜下面垫酸菜,也要蒸两小时。最高境界是肉质酥烂,肥肉绵软,瘦肉不柴,夹着不散。这道菜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吸足油的酸菜也是极好的下饭菜。酸菜一般是农家用自种的芥菜做成的。将芥菜洗干净,沥干水分之后,切碎放进坛子,反复挤压实在,然后密封发酵半年而成。 三角炖蹄选用的是猪蹄肉,焯水后切成三角状,连皮带肉,肥瘦相间,调好味之后码放。下面配菜是竹笋、蕨菜干、小山芋、芸豆等。 蒸排骨,最讲究的是不要大骨,选用一根根的肋骨,剁成一寸半长,先轻轻焯水,然后沥干水分,再用酱油或者自制的黄豆酱调色,用葱姜蒜调味,也有将排骨提前煎炸再码放的,下面垫土豆、小山芋、芸豆、藕块、老南瓜、山药等任何一种配菜都可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四个蒸菜过去都是蒸两次,第一次蒸的时候是把荤菜反着码放在碗底,素菜在上面;冷却后,第二次蒸的时候,把碗倒扣过来,将素菜浸在第一次蒸出来的油水中。现在简化程序了,反着码放的,出笼时候倒扣过来;正着码放的,荤菜上素菜下。这四道菜最能反映主人家家境是否殷实,待客是否热忱,因此分量要充足,制作要考究,味道要地道。 蒸样米则选用上好的当年的糯米,本地种的高秆糯米更黏稠,优于杂交糯米。将糯米洗净泡半天,然后装在泥巴碗里,还可以在上面摆上几颗红枣或者蜜枣上笼蒸熟。出笼后趁热在上面撒一大把白糖,条件好的上面调蜂蜜,这道菜象征生活甜蜜。 蒸豆泡是豆泡码上面,下面垫上粉条和白菜。这道菜关键在于豆泡制作,豆泡的制作在五山有两种做法,直接将豆腐改小方块油炸成金黄的称为素豆泡;荤豆泡选用石磨豆腐捏碎,拌入里脊肉末、肥肉末及少量白菜萝卜碎丁,佐以葱姜蒜末,调味后撒少量淀粉,挤捏成拇指状,再压扁,下八成热油锅炸制外表微黄,因还要上蒸笼蒸二十分钟,不可煎炸过度。当地的菜籽油或山茶油为首选。选择的白菜最好是卷心白,青白菜蒸熟后发黄发暗,不美观。 豆芽在喜宴上是头道菜,上桌后放在下席,表示从下面生根。豆芽寓意亲朋好友根根绊绊(方言:错综复杂的关系)。黄豆芽最好,绿豆芽次之。一般都是凉拌,鲜有现炒。豆芽洗净,然后焯水,投凉水回凉,沥水之后调味,功夫都在焯水的火候和调味品的制作。一般适量加入葱花、胡萝卜丝点缀。好的豆芽酸辣适中、清爽脆生。 酸汤为压轴菜,一般在稀薄的淀粉汤中加蛋液和麻叶,然后调味淋入香油。一是象征人生充满酸甜苦辣,二是表明主人家把汤汤水水都端出来,再无其他菜可上。酸汤不可上得过早,否则有催客之嫌。 五山八大碗可以追溯到清代五山乡间名厨“刘一手”刘进堂,堪称一代宗师,他的徒弟卢咆匠继承并将其厨艺发扬光大,他们组织了同行,确定了八个必备菜,组成“五山八大碗”,至今已经传承了百余年,第六代传人有卢会祥、李伦吉、艾元平等人。 作者:杜权成 来源:五山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翟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