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01-06 字体:【大 中 小】 |
据数据统计, 元旦期间沈阳市共有85人被骗, 同比去年元旦期间下降50.6%; 损失总金额达380万元, 同比去年元旦期间下降34.4%。 TOP1 刷单诈骗30起 TOP2杀猪盘诈骗13起 TOP3虚假购物诈骗11起 TOP4冒充客服诈骗10起 TOP5虚假贷款诈骗9起
受害人分类 男性41人、女性44人;最小9岁、最大74岁,18岁以下4人、18-40岁60人、40-60岁18人、60岁以上3人。 受害人职业 学生11人、大学教师1人、幼师1人、护士1人、现役军人1人、企业员工17人、自由职业(无业)44人、个体工商业者5人、退休人员4人。 所有被骗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 不相信自己会上当!!! 从未关注过防骗知识!!! 拒绝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花式骗钱 “派单员” “电商客服” “快递小哥” “贷款经理” “警察检察官” “顶头上司” “美女免费约” …… “穷学生”不值得下手? 骗子可不这么想 1月4日,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的民警通过南方某城市的一组数据,提醒沈阳市民:反诈不能留死角,尤其别忘了孩子们! 南方某城市半年有上千学生被骗 按理说,莘莘学子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全力冲过“独木桥”,站上人生的巅峰。但是,可怕就可怕在“两耳不闻窗外事”。骗子的黑手早已经无差别地伸向这些还在象牙塔内的孩子们。 据权威数据统计,近半年仅南方某市的被骗学生就高达上千人,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大家口中没有收入来源的“穷学生”,居然人均被骗金额达到了1.5万元。那些一直认为“我没有钱,就不会被骗了”的人,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连“穷学生”都不如? 其实,就连学生们自己都不知道会被骗这么多钱。这些钱只有一小部分是父母给的零花钱和生活费,很大部分都是来自网贷或父母的账户。不用怀疑,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骗子们设计了不同的骗局。 小学生人均被骗数额高于中学生 我们把学生分为三类,分别是:小学生、中学生(含初高中和中专)、大学生(含本科及硕博生)。三类年龄层都在6年左右,也符合具备相近认知水平的同龄人范畴。 从被骗学生数量分布看,小学生占14%,中学生占46%,大学生占40%。从平均被骗金额看,大学生人均被骗2.5万元,中学生6000元,小学生1.4万元。按理说,不少中学生由于住校,持有的生活费应该多于小学生的零花钱,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小学生容易被诱骗“借用或偷用”家长的手机进行转账支付。 新的一年, 骗子使出百变分身术, 大家可得多加小心哦! 记得转发给身边好友, 新的一年, 一起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 不被诈骗! 来源:生活报 责任编辑:党安宁 / 编审:邓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