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经济
襄阳全力打造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示范城市
发布日期: 2022-03-11 字体:【

3月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能力建设,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示范城市。

《规划》提出,到2025年,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质量稳居全省前列,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全省领先,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应用设施初具规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创新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对“襄十随神”城市群的引领驱动和协同联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具体目标上,《规划》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提出了细分指标,比如5G基站数量达到1万个、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个、区块链网络节点数达到6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达到40家、智能制造标杆工厂达到10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60家等。

《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加快5G网络和千兆光网协同发展,提升骨干网容量和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全力打造中部云基地,提升数据中心规模和利用率,构建多源异构计算能力;统筹建设市级大数据中心,推动省、市、行业三级大数据平台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快人工智能数据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布局和应用创新发展。

积极构建集约开放的融合基础设施。包括加快工业互联网部署及加强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利、智慧环保、数字政府、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旅设施建设等11个方面,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融合赋能,实现传统基础设施智能感知、高效运营和数字管控,提升各领域现代化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高端引领的创新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创新中心,推动本地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支持各县(市、区)依托特色产业建设高新区、科技产业园等创新载体。

构筑可管可控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结合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探索建设安全测试、设备安全检测等共性安全基础平台,加强重要数据的容灾备份,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制机制。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通过加强襄阳与周边市州网络和数据中心互联、平台互通,强化“襄十随神”城市群新型基础设施协同共建和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各县(市、区)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和特色应用。

作者:朱科 杨伟 潘俊杰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严华萍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