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 2022-06-15 字体:【大 中 小】 |
|
社刊封面 6月12日,休刊一年多的《山茶花》文学社刊复刊,48个页码,收录师生优秀习作50篇,累计5万字,湖北省作协会员杜权成担任责任编辑。本期为总第200期。
社员在杜权成图书馆阅读书籍 五山镇中心学校玉皇剑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9月,2017年更名山茶花文学社。2001年,获得湖北省首届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评比一等奖,2002年,襄阳市教研室为了推广五山经验,在谷城召开襄阳市首届中学生文学社团经验交流会。2005年,入选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联盟核心期刊。
部分社员写作的作品获奖 《山茶花》累计发稿600多篇。杨慰萱、郭荣村、宋静文、杜天娇、童悦等17位正副社长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部分社员在《中学生博览》《写作》《帅作文》《作文成功之路》等发表习作200多篇。
杜权成带领社员采风 文学社开展了读书分享会、外出采风、名家讲座等活动。湖北卫视、《中学生天地》等40多家媒体对文学社做过专题报道。著名学者杨匡汉、舒乙,著名作家周翼南、彭荆风、凡夫等上百位名人名家题词鼓励。 五山镇中心学校总支书记陈圣国说:“山茶花文学社22年的坚守,惠及很多爱好文学的师生,社刊也是珍贵的语文教学资源,今后我们要实现活动经常化、按时出刊,提高质量,并且树立品牌效应。” 通讯员:杜权成 李大成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翟竞 附:师生习作三篇 写在毕业纪念册上 杜权成 盼望着,盼望着,你们终于盼来了毕业! 睁开惺忪的双眼,揉揉胀疼的双鬓,抖落一身的疲惫,清醒一下头脑,蓦然发现,一千个日夜就这样溜走了。毕业,意味着不得不依依告别母校,信心满怀地走向新生活;毕业,意味着告别年少轻狂,走向成熟稳重;毕业,意味着告别依赖,走向自强自立。 从相逢相识,到相知相处,大家在奋斗拼搏中携手共进,用汗水与真诚凝结了纯真的友谊。有的同学一见如故,有的同学相见恨晚,有的同学不打不相识,有的同学虽交集不多,但和谐相处。难忘清晨书声琅琅,午间一声不响,晚上进入甜蜜的梦乡。曾记否?运动场上的激情四射的呐喊声,自习课上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老师公布成绩时的提心吊胆,还有“老爷子”那唠唠叨叨、恨铁不成钢的教导,以及班主任那张一天三变的脸庞……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记忆。“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努力过,就会无怨无悔;付出过,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分享过,就会拥有更多的欢乐;包容过,就会天高地阔心更远;悦纳过,就会顿生欢喜之心;竞争过,就会领略残酷和激烈;向往过,就会为梦想插上双翅。遗憾总与幸运相依相随,不要后悔,不要自责,不要叹息,不妨暗示自己“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当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时候,请重温泰翁的诗句“虽然天空不曾留下我的痕迹,但我毕竟飞翔过”。 时间是一剂良药,它会消除曾经的误解乃至抱怨,它会淡忘曾经的不悦和失落,它会治愈青葱岁月里那些莫名的伤痛,它会驱散那些消极和困顿,它会催人淡定和从容。纵然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依然对待生活如初恋。 时光冲不淡友谊的酒,距离拉不开思念的手。“也许我会忘记,也许会更想你,也许已没有也许”,“不管以后将如何结束,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重温熟悉的旋律,我们才发现,一切失去的东西,才是最可贵的。记住彼此灿烂的笑容,那是人生不容错过的最美风景。记住那朦胧的情愫,暗恋其实是一种圣洁的美德。 三年前,我们喊出了响亮的口号:“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每一个毕业生,都是母校抛撒的一粒种子,充满希望和生机。世界上一切机遇都留给有准备的头脑,幸运之神总是青睐虔诚的奋斗者。 年轻的朋友们,前途是光明美好的,道路是曲折漫长的,愿你们且行且珍惜! (发表于《语文报@青春阅读》杂志2002年第六期) 特立独行的美术老师 九三班 涂俊毅 “天才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蠢才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是我们美术老师杜老师的口头禅。正是凭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精神,这位学中文专业的乡村教师,在书画、文史、民俗、摄影、宣传等领域都具一定的专业的水准。在我校五百多师生中,杜老师是最具个性的一个人。 光头是杜老师的标志,据说他留光头曾经请示了谷城县教育局长。他的头又大又圆,体型偏胖,眼神酷似弥勒佛,深邃中不乏温柔与慈祥。杜老师常年戴着一副轻巧朴实的眼镜,面带笑意,似乎烦恼与他无缘!他可是个赵本山式的“大忽悠”,经常把我们煽动得热血沸腾。“看看这小姐姐的作品,满分!大家大胆画,敢画就能红!”于是,我们不再抓耳挠腮,个个奋笔疾“画”。他值班时候,看到很多同学浪费早餐,桌上堆积大量的馒头皮,有的同学还讽刺早餐老三样馍馍、咸菜、稀饭,戏称“莫嫌稀”,他深情地说:“娃子们,身在福中要知福哇,馒头和咸菜都是诸葛亮的伟大发明。”然后讲起了故事,常年行军打仗,来不及做菜,诸葛亮就把大头菜放进酱缸里,发明了下饭的咸菜。平定南方的时候,当地杀人祭河神,诸葛亮不忍心,叫人用面粉做成人头,因为南方的人被称作南蛮子,这用面粉做成的人头,就被称作了蛮头,后来写作了“馒头”。祭神结束,为避免浪费,就吃了。大家忽然感到这早餐吃出了文化味道。 杜老师有个外号叫“杜场长”,因为早晚都能见到他在操场上,一边散步一边诵读。只见他戴着一顶黑色的民国礼帽,时而看着手机屏幕,时而目视前方,声音洪亮地、有感情地诵读着。“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他读得豪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读得忘情;“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尽霜满树”,他读得深沉。起初,我觉得要是让我去做这么一件事,我会感觉很尴尬,但时间久了,看着杜老师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红光,还有他时疾时徐的步伐,我感觉他似乎和周围的环境容为一体了!现在,杜老师在操场边走边读,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全国十大读书人物” 果然名不虚传。 杜老师还是公认的襄阳市民间故事大王。还记得上八年级时,我们全校去黄山垭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十二里路,全靠步行。走到时,我的双腿已经站不直了,但活动还要进行下去,还有的同学干脆坐在地面喘息。在我们又累又乏,杜老师精神饱满地站在纪念碑前向我们讲起了以少胜多的黄山垭伏击战,还有惨烈的黄山垭剿匪战,听到战斗英雄王希林团长被顽匪放冷枪偷袭而壮烈牺牲,我们已经无困倦之意,仿佛嗅到了浓烈的硝烟,我们的心情也沉痛起来。那天的杜老师身披“荆楚楷模”绶带,拿持无线话筒,他神色凝重,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杜老师有时也有老顽童的一面。前天抽查美术理论知识,一位2B青年,第一个不会,第二个还不会,同桌悄悄打通气,其他同学也准备支援,杜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 “观棋不语真君子。”还有一次,一个学霸在上课铃声响起后,还在上跳下窜,被杜老师抓了现形,大伙心想这家伙要倒霉了,杜老师却摸摸他的头说:“小哥哥、小姐姐们,我们要悦纳学霸的得瑟,因为他多少有点傲娇的资本。”我敢紧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写下来。偶尔,杜老师也跟我们出几道脑筋急转弯,以此提醒我们专心听讲。 好一个特立独行的老师,我喜欢! (2021年10月首届谷城县美丽乡村杯作文大赛一等奖) 晒晒我班的“牛人” 五山镇中心学校七(3)班 谢侯峰 指导老师 杜权成 “飞毛腿”“军事迷”“书法家”“读书达人”……我们这个四十多人的班级,“牛人”荟萃。其中,我们的三大班长,各有绝活儿,堪称“牛人中的牛人”。 文武双全黄班长 超级学霸黄班长本名黄代富,不过,从老师到同学,都习惯称他黄班长。每天,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就连晚上洗漱完毕上床睡觉,他也会利用熄灯前的片刻时间,来巩固一下当天的知识点,或者看几页名著。有时候,嘴角还露出笑意。黄班长可不是只会学习的迂夫子,他还是一个运动达人,各个运动项目都是优秀,跳绳更是无人能及。每天早饭后,他都会到操场上锻炼一会儿,快速跑几圈,做十几个引体向上,压压腿,弯弯腰。想一想自己和黄班长的差距,我相信了一句话:“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书法牛人胡班长 胡班长者,胡锦豪也。全校一流的小书法家,他的字和字帖几乎没有差别。早餐后、午休或者晚饭后,只要有空,他就会埋头练字。每次我约他到操场上玩,他不是说“等一会儿”,就是说“你去吧”。靠着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胡班长把字写得工整美观、遒劲有力。胡班长还是个热心人,我经常向他请教,他会耐心地讲解示范,然后帮助我分析原因:“注意观察,看看点画特征。”“不要心急,竖画要垂直!”“来,看我再写一遍。”我在胡班长的细心指导下,取得了很大进步,我的字也多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要感谢我的小老师——胡班长。 敢于碰硬司班长 司班长是一位很有威信的班干部。在她的努力下,我们班的课堂纪律井然有序。我班的中午可以说是鸦雀无声,做作业、看书、练字,各干其事。如果某些人胆敢说话,她采取的是一提醒、二警告、三“执法”。司班长执法严格,请到室外罚站,听候班主任处理。她一点儿也不徇私情,有一次居然惩戒了她的闺蜜。司班长敢这样做,与她打铁还要自身硬密不可分,她的自律性大家都看在眼里。司班长就像一个负责的小老师,维护着班级的稳定。在学习上,她也是顶呱呱的。这样的班长,谁能不服呢? 近朱者赤,我在“牛人”的影响下,也在悄然进步。 (发表于2022年6月7日《农村新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