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07-13 字体:【大 中 小】 |
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热热热热热热热 热热热热热 热热热 热 热化了 高温来势汹汹, 据湖北气象消息, 预计未来三天, 湖北大部地区 仍将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最高气温将达36~39℃, 局部可升至40℃以上。 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 #热射病#话题冲上热搜榜第一, 相关词条霸榜热搜。 热射病, 这个貌似不起眼的病症, 可能会导致就医甚至死亡,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多人因热射病送医抢救,有人死亡 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 “热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话。 河南郑州一名男子因为中暑昏迷, 医生监测到他身体的核心温度达到42.3度, 内脏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浙江省某医院近一周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 其中一位49岁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昏倒, 入院时体温40.7℃; 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 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 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 四川某医院一天之内收治3名热射病病人, 其中一人因病情严重不幸去世。 这3名热射病患者中, 两位是户外工作者, 另一位年龄稍大的患者 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 热射病=中暑?没那么简单! 通俗上理解, 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 有人可能会想: 中暑不是很常见吗? 不可掉以轻心! 中暑可以分为三大类: 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 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以及多器官系统损伤。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 死亡率极高! 你属于热射病“易感”人群吗? 一图告诉你, 哪些人更容易得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 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中暑、热射病,如何预防? 高温“旷日持久”, 这份防暑指南, 趁“热”收好! ▽ √NO.1及时饮水 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是夏季防暑的重中之重,天气炎热身体出汗量大,需保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可以消耗。建议多喝白开水、淡盐水、茶水,饮料要适量,因为饮料中含有大量糖,多喝饮料可能会造成血糖升高、肥胖等等。 √NO.2外出做好防晒 尽量避免在最炎热时段外出,外出穿戴好防晒用品,比如戴帽子、戴墨镜、穿防晒服、打遮阳伞等,最好在皮肤裸露部分涂上防晒霜,可以有效避免晒伤。 √NO.3吃些“酸”味促进消化 夏季炎热,容易导致食欲不振、脾胃功能下降,吃些“酸”味食物,像是西红柿、柠檬、山楂等,可敛汗止泻、祛暑,预防因为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NO.4保证充足睡眠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身体消耗大就容易感到疲劳。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得到放松,有利于恢复体力。 高温“热力”十足,不容小觑。 大家上班路上要注意防暑, 尽量避开午后气温较高时段出行,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 等中暑前兆, 请及时转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 可迅速缓解症状。 此外, 夏季高温天气, 同样会给安全生产 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安全无小事,请务必牢记 这些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独居的老年人。 很多老年人会因为 怕冷、怕花钱而不愿意开空调; 又因为“运动对身体好”的想法, 大热天也要坚持“出门走一走”。 相对脆弱的身体加上 高温、高湿的环境, 更容易导致老年人中暑。 子女应帮助老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备好防暑降温的药物, 劝说减少外出活动, 如老人出现不适,尽快送医就诊。 来源:长江云综合 责任编辑:邓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