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外媒谷城
襄阳晚报|一个村庄一首诗 以文艺“小切口”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
发布日期: 2023-03-06 字体:【

文艺如何服务人民,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浸润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贯穿于时代的发展之中,生长于乡村的民风礼俗之中,呈现于人民的言行举止之中。近年来,谷城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作家和诗人到乡村去,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描绘乡村的建设成就,抒写乡村的风土人情,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

2021年10月以来,谷城县作家协会以诗歌为切入口,深入全县290个村(社区),创作300余首诗歌,积极探索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2022年,“我为乡村写诗歌”志愿服务活动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

“文艺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还要让诗歌在人民群众中传唱开来,用昂扬的精神和蓬勃的力量,激励鼓舞百姓。”谷城县文联主席方开富说,如今“我为乡村写诗歌”活动已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乡村文化建设之中。

“用情”讲好乡村故事

“生活在基层,更要体现我们的优势,要紧紧与人民和土地依偎在一起。到农民家里,品尝他们的甘甜;到田间地头,触摸大地的温暖。”谷城作协主席许建国说。谷城作协分期分批组织文化志愿者到村里采风创作,诗人、作家找到了创作着力点。

五山镇,这里高山比肩,群山逶迤,一个个村落散居在大山之中。姚龙均是土生土长的五山人,对家乡充满深情,他为全镇每个村都赋诗一首。如写黄山垭村:“雄关竦峙锁山门,古道悠悠叠嶂浑。九曲班河穿万壑,一川月季染芳村。昔年商贾摩肩过,当下旅游携手奔。红色资源添富路,家家户户贺金樽。”

冷集镇尖角村将部分土地流转给一家果蔬种植企业,成为集林果、苗木、花卉、中草药及观光农业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实现了村容村貌改善与村集体增收、村民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诗人易水在《一畦阡陌一畦绿》中称赞道“一畦阡陌一畦绿,立体农业领风流。新种黄桃千亩地,旧址酂城百家楼。花开斗艳竞芳韵,果结争宠送神州。科技助力山河变,强村富民固封幽。”

到谷城县盛康镇,参观稻虾广场以后,诗人李志安欣然赋诗一首,讴歌农村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不知道/你瘦瘦的身躯/储存着多少能量/比黎明起得早/比星星睡得晚/沟沟洼洼/家长里短/百姓家里拉家常/稻虾共养/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忘。”

不到村里,不知道彩虹道路通到家家户户,农家小院胜过豪华别墅。不到村里,不知道张飞城遗址留胜迹,萧夫人渍粉传佳话。不到村里,不知道铜锣唤醒崇山峻岭,豆瓣酱香溢全村。不到村里,不知道粗大的手掌里有泥土芬芳,憨厚的外表下有火一样热情。

“为乡村写诗歌,主题突出,内容明确,解决了创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李志安说,志愿服务不仅让群众受益,而且深得文学爱好者追捧,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用心”送到群众中去

写诗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要把作品写进人民群众心里,留在乡村大地上。谷城并不满足于诗歌写在纸上,去年以来,已启动了纵深推广诗歌活动的“三上”行动:建设文化景观,让诗歌刻在墙上;引导村民诵读,让诗歌传在嘴上;结合村内活动,让诗歌映在心上。

在苏区村、老君山村等地举办的文艺汇演上,文艺志愿者们把诗歌朗诵给群众听,听着乡里的历史、村里的变化,台下掌声如潮。据介绍,2022年以来,谷城县先后举办20多场诗歌朗诵活动,并且当地的老百姓,村干部也参与其中。诗人与农民一起走上前台纵情高歌,乡里乡亲都围拢来。他们说,真没想到,村里的黄狗和水井也这样有趣味。

为了更好展现朗诵效果,在县文联组织下,朗诵爱好者们也聚集在一起,谷城县这才有了朗诵协会。在县里组织的春节文艺晚会上,专门安排了诗歌朗诵节目,引起全县人民强烈反响,视频点击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

安家岗村让诗歌“上墙”,字里行间融入历史、地理、变化与展望,每天早晚,都有村民驻足阅读。安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尚安仁告诉记者,村民们经过文化墙时,回想我们村前些年是啥样,现在是啥样,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有外来的人,不通过村干部与老百姓的介绍,也能看到村里的发展变化。

“听爸爸妈妈说,过去村里到处都是灰土,现在变化可大了,这里成为美丽乡村……”今年1月,在安家岗村的一场朗诵会上,不仅村干部在文艺志愿者的带动下进行朗诵,9岁小女孩也蹦蹦跳跳走到台前。各村农家乐也推出朗诵诗歌、唱起民歌节目,还邀请作协、书协、美协的老师创作作品,装裱起来,增加文化味。

“携手”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目的不仅要实现乡村人民生活质量上的提高,还要强调历史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等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对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与价值。如今,谷城县乡村振兴开展如火如荼,充分发挥作家作用为乡村振兴鼓与呼的同时,也获得众多响应与支持,大家同频共振,携手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青山村一直在政治生态上抓“清”,自然生态上抓“青”,以“清”保“青”,“清”“青”互促,扎实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易水为城关镇青山村作《青山赋》云:“建清廉驿站兮,创文明之品牌。种莲植杏,寓内涵于干群连心;命名清莲轩、清平湖、清风亭,寄托清廉之世风。”镇村干部积极响应,邀请诗人易水到村里,准备为该村打造一个文化景点。

紫金镇花园村、盛康镇双堰村等十几个村(社区)也正在打造诗歌文化景观,他们要把优秀诗歌作品写在墙上、刻在石头上,用昂扬的精神和蓬勃的力量,激励农民、鼓舞农民。

2022年,谷城县申报南河流域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其中,盛康镇规划建设9个项目,包括2300亩茶叶示范基地、1000亩稻虾共作基地、1000亩油菜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和茶文化体验馆、茶山文化长廊、革命纪念馆等文化项目。“我们与谷城文联积极沟通,邀请文化人士出谋划策。”盛康镇宣传委员周应红说。

“今年还要邀请名家对创作诗歌进行指导,力求打造一批更加优秀的作品,精选出一本诗集;运用新媒体平台,诗歌配上乡土风光,推介乡村;为诗歌谱曲,让‘村歌’传唱。”县文联主席方开富说。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村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单身汉肯定会越来越少。”安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尚安仁乐呵呵地说。

记者:张亚婷

来源:襄阳晚报

编辑:杨守荣|责任编辑:翟竞

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