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 2024-03-18 字体:【大 中 小】 |
|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教学如何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生命教育,是每一位生物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近日,谷城县城关一中教师李雪松带领八年级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实地为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物探究课。
在校园生态环境中,孩子们尽情地看着、摸着、嗅着、找寻着、记录着。李老师让学生宏观全面地研究。 “动眼看”,在学校后院墙脚、水沟里有哪些结种子的植物,有哪些不结种子的植物? “动笔写”,根据繁殖特点孢子植物有哪些,种子植物有哪些? “动笔画”,归纳所学植物种类。
第二步,微观个体研究。李老师带领学生走近一棵香樟树,询问学生它有哪些器官?学生七嘴八舌的说道:“由表及里依次有老树皮......剥去外皮,里面是活树皮,叫韧皮部,这时看到里面的木头,它是木质部......中央白色圆形芯部分叫髓部,是营养组织”。学生“动笔画”,用同心圆画出茎从外到内的结构并标出名称,观察器官的位置形态、研究功能,思考形态结构之间的功能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探究答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节室外生物课,学生不仅是课堂的学习者,更是主动的探究者。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合作和分享。 通讯员:陈苗苗 唐欢欢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任丹
|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