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6-12 字体:【大 中 小】 |
88岁,早已满头白发,从73岁开始步入老年大学上学,这一学就是15年,这种坚持你信吗? 2024年端午节前,在谷城县老年大学书法班的教室里,她正在认真听课,不时还在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头也没抬,生怕漏掉了老师讲的要点,这样复习巩固起来更方便些。她就是县退休干部谭新民。 谭新民的老家在重庆开州,1964年随丈夫迁至谷城,这一来就是60年,谷城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在小学任教多年,最后从谷城县民政局退休。 2015年,谭新民的丈夫因病离世,这让谭新民格外难受。孤独寂寞的生活该如何度过?她毅然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到谷城县老年大学书法班当起了学员。 “老头子在世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谭新民回忆,自己耳濡目染对书法也甚是爱好,只是忙于各种事物,没有静下心来学习。 “既然学了就一定要努力学好。”谭新民在课堂上学得认真,回家后,更是不断地练习、领悟。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腿都站硬了、站痛了,也不肯休息一会。“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下苦功夫,想写一手好字,是不可能的。” 为了练好字,谭新民还时常在微信群里向谭立华等同学虚心请教,写出来的字,拍成照片发给老师,请老师点评、指导。谭新民好学、爱学、坚持学的谦虚品格,令同学、老师敬佩、称赞不已。 “我今年才60出头,可谭老师每次请我点评她的作品时,谦虚、好学的品格、劲头,让我深受感动。”绘画课老师刘德顺如此评价自己的学生,老人家都快90岁了,还如此好学、上进,值得每个人学习、致敬。 “谭新民是个好学员,学习起来非常认真、刻苦。”书法班老师许祥强介绍,多少年来,她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学员、优秀共产党员。由于学习的年头多了,老师换了一任又一任,可她这个学员,还在一年又一年的学习。 2021年春,零基础的谭新民又报了绘画班,当老师了解到她还参加了书法班、朗读班学习时,担心她的身体会受不了。谭新民信心十足地表示,没问题,能坚持。 几年下来,她的绘画作品,不仅挂在了老年大学的展览橱窗里、学校走廊的显著位置,而且还和她的书法作品一样,在市、县多次参赛作品中屡屡获奖。 谭新民搬了几次家,但不管搬到那里,添减任何家具,她的那张3米多长,2米多宽的书法桌,成了搬家的首选,与她紧紧相随,书法桌依然成了谭新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建党节、国庆节……只要学校、单位有通知,要举办书画展、书法比赛,谭新民都是提前着手,积极参与、带头圆满完成任务。 多少次,她把自己的作品写了一遍又一遍,请同学们提建议,让老师找瑕疵、挑毛病,直到自己、大家、老师都满意,才肯交卷。“谭老师的认真劲头,在我们班是出了名的。”许祥强介绍,她的这种劲头也激励了很多同学,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谭新民除了喜爱书法、绘画,同样很喜欢观看、收听央视《新闻联播》《今日亚洲》等国际、国内新闻。智能手机换了几个,平时经常浏览新闻。如果与她谈论国际、国内新闻,算是找对了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打太极、拉二胡,外出旅游,也是谭新民的必修课。2022年春,她乘坐飞机回到重庆开州老家,到成都、峨眉山游玩。“旅途中没有任何不适。”谭新民有些自豪。 谭新民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精神,被谷城县融媒体中心《老来俏》栏目组了解后,对谭新民进行了专题采访。节目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这件事情表面上是一件新鲜事,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跟上社会不断进步的步伐。 “孩子,你们现在正是学习的黄金年龄,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报效祖国。”一位家长看到报道谭新民的电视后,感动之余对孩子说,你看,这位快90岁的奶奶还在学习,咱们有什么理由虚度时光,不发奋向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谭新民多才多艺,成为老年大学最年长的学员,不只影响到她身边的人,《襄阳日报》《襄阳晚报》等媒体对她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谷城有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到老学到老,追求到老的谭奶奶。这种无以言比的正能量,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向前迈进。 通讯员:詹黎明 马明刚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