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防教育双拥宣传
谷城人物|“兵支书”周阳:退伍不褪色 一片“兵心”为家乡
发布日期: 2024-08-01 字体:【

在军营,他身着戎装,是保家卫国的铁骨硬汉;归乡后,他化身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挑起了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担子。他就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兵支书”的冷集镇隋州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阳。

周阳2009年退伍后在家做生意,2018年在隋州村任村党支部委员。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 2021年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入伍的经历让周阳有着雷厉风行的个性。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通困扰村民多年的“断头路”。

原来,过去村里除了通组道路是水泥路,但还有部分村民家门口的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只要一下雨,出门两脚就沾满泥巴,非常不方便。周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要让村里住了人的地方都通水泥路。

为此,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在湾组会上与村民们共谋共商,详细了解各户的需求,并多方筹集资金,村里十几户人家总计几百米的泥巴路得到了硬化,家门口“卡脖子”路成了党群的“连心路”。

冷集镇隋州村五组村民陈开会说:“这条路以前是泥巴路,现在修好了,出门方便了,老百姓很高兴,村里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面对群众的信任,周阳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接过和美乡村建设的接力棒,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努力改善人居环境。针对村民反映的村里垃圾清理问题,增设垃圾桶,安排保洁员清扫,定时定点清运垃圾;硬化村2-4组灌溉渠道1200米,解决了村民们浇灌庄稼不便的问题;在村民居住点安装了路灯60盏,方便村民出行;向上争取村主干道居民区积水排涝项目,为村民排除了洪涝隐患;村里的几口闲置堰塘,也在村民们的反映下得到了维修加固。

“当过兵的人做事就是不一样,周书记答应我们的几个事都搞好了,渠修了,路修了,路灯也装了,我们都说他是搞实事的人。”冷集镇隋州村四组村民陈艳东高兴地说。

隋洲村作为冷集镇最大的村,人口多,但土地面积相对较少,人均不到3分地。不仅如此,长期以来村里的自留地、闲置地分配时间久远,疏于管理,导致土地撂荒抛荒严重。为此,土地小而散、流转慢,土地利用率低,劳动力外流,都是制约村集体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如何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是摆在周阳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冷集镇隋州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阳说:“当时干这些事压力也很大,可以说是把亲戚朋友都得罪了。对于当过兵的我来说,干一件事就要成一件事,这是我对乡亲们的庄严承诺。

只有农村资源“活”起来,才能让集体经济“富”起来,村民的腰包才能“鼓”起来。一开始,村民的抵抗情绪比较严重,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去实名举报、上访。面对重重困难,周阳带领村干部一次次、一遍遍地上门、电话、面谈,同村民群众进行沟通,改变他们的固化思想,让农户们退出自行开垦的公共农田以及开荒种植的公共林地,把原来被“私有化”的土地重新回归村集体。

土地资源得到了整合,周阳又马不停蹄地四处寻找项目,发展本村特色产业。如此一来,原先杂草丛生的荒地上,长出绿油油的作物,结着沉甸甸的果实。农民们不仅从繁琐的土地经营中解脱出来,还有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原先收回土地时村民们的不满情绪都渐渐消除了。

冷集镇隋洲村四组村民唐文清告诉记者:“我们天天在这儿干活, 既照顾了家庭也有了收入,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

从军营到村庄,从军人到村干部,周阳的身份在变,但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始终未变。在村民眼里,周阳是一个有求必应的人。村民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纠纷,他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协调解决。

物质生活上来了,精神生活也要跟上。为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他还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冷集镇隋州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阳表示:“当兵保家卫国,退役服务民生。四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我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甘于奉献的精神,也成为我当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最大法宝。我将保持这种精神,多为群众做实事,为家乡这片热土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王文龙 郭光宇  通讯员:黄菁菁 王磊

编辑:翟竞|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