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12-19 字体:【大 中 小】 |
从“引一个”到“带一串”,近年来,谷城招引的项目产业门类越来越多、产业链条越来越长。江苏镭纳、华林特钢等一批百亿级项目纷纷落地谷城。 今年以来,谷城县认真贯彻落实“项目建设年”工作要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持续升腾发展气场。截至11月,全县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5个,合同投资额1170.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2.47%。新开工项目个数、入库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引进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数等多个关键性指标均在全市名列前茅。 围绕“资源销往哪里、产业配套在哪里、成功人士在哪里”等关键性问题,谷城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今年以来,全县招商专班先后奔赴京津、沪渝、苏浙、琼粤等地密集招商420余次,拜访企业1500余家,组织举办和参加招商活动10余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谷城招商信息库。 项目招来了,如何快速落地?谷城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从“引路”到“陪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优质服务,并立下“墙内事情企业干、墙外事情政府办”的服务承诺,着力构建城市与企业相伴共生、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为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困难,谷城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政企座谈会、走访企业等方式,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不仅让政府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和企业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平台。 认真落实“132”项目服务机制,即一个重点项目由一名县“四大家”领导包保,为项目配备健康、平安、服务三个秘书,实施企业与部门、企业与群众“双隔离”制度,确保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从建设到投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跟进,加速推进项目落地。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谷城深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市场主体“办不成”问题备案制。对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办不成”问题,及时备案跟进,确保企业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在“招引”全流程,谷城从“引路人”的角色升级为企业的“陪跑者”。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从建设到投产,政府全程参与、全程服务,这种“陪跑式”服务模式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的目光。 今年以来,国药集团、宝安集团、联峰集团、中航建工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纷纷到谷城考察,洽谈合作。 引一个龙头,带一串链条,兴一片产业。谷城紧紧依托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已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布局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需求开展订单式招商,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 围绕电子双创产业园,谷城重点聚焦珠三角地区,组建华南片区招商专班,大力开展电子信息类企业招引工作,引进瑞奇电子、三和朝阳、普拉特等5家电子类企业入驻园区。 围绕化工园区产业定位,谷城积极引进吉利、兴发、骆驼、潘达尔等头部企业投资兴业。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17家,产值超过500亿元。 围绕有色金属产业园区,谷城成功引进华林特钢巨头,投资107.8亿元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项目,不断提升废旧有色金属再利用和生产制造能力。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2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资源有限,创造无限。谷城在招商引资中十分注重资源整合,把目光投向一批“高含金量”的项目,持续招大引强,深挖产业链条发展潜力。 聚焦优势资源高效利用,引进投资120亿元的高纯纳米复合材料及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让高精尖产品在医疗健康、新能源、电子浆料、氢能源催化剂等领域广泛应用。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18亿元、税收5.8亿元。 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外资15亿美元建设绿色铸造生产基地,以先进的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撑,有效连接再生资源和铸造产业,助力谷城传统模具行业全面提质增效。 聚焦闲置资源盘活重生,统筹摸排县域闲置资源情况,把闲置厂房和土地的基本情况、图片资料等信息录入谷城产业链大数据招商平台。通过“一键搜索”方式,客商可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信息,极大提升闲置资源综合利用价值。 采取“府院联动”机制,激活闲置资源,引进优质企业,实现“资产存量”向“发展增量”转变。冷集镇招引长光玻璃企业入驻原昌群铸造老厂区,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上缴利税300多万元,带动50多人就业。盛康镇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对原四方山磷化工厂“腾笼换鸟”,让沉寂20年的土地迎来新生。 产业升级的浪潮滚滚向前,高效利用的理念深入人心。谷城县招商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华锋表示,将充分依托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前行,全面激发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通讯员:毛江伟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