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镇动态
从京城到茶山!谷城屋脊上,他让绿茶变“金叶”
发布日期: 2025-04-18 字体:【

鄂西北群山之巅,云雾深处茶芽新。在平均海拔千米的“谷城屋脊”赵湾乡,一位青年用四年时光,在漫山茶园间书写着绿叶变“金叶”的传奇。从京城到茶山,黄刚的转身,折射着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炽热情怀。

2019年春,当黄刚携妻儿踏上返乡归程时,这位在清华二附院后勤岗位工作十余载的游子,心中早已埋下一粒种子:“家乡野茶香飘千里,何不让这缕茶香飘出大山?”怀着对故土的眷恋,他一头扎进从未接触过的茶叶种植领域。彼时的赵湾乡,长岭村1400亩野茶园正待新生,村党支部“野茶变高香茶”的擘画与这位年轻人的梦想不期而遇。

“长岭有茶山缺技术,桃庄有能人少规模,咱们兄弟村何不联手?”去年初夏,长岭村支书王安华与桃庄村支书王安军这对“茶叶兄弟”的对话,叩响了产业联动的春雷。王安军深耕茶产业二十载,深谙品牌经营之道;王安华创新茶园承包制,为黄刚腾出600亩创业热土。两双布满老茧的手,为返乡青年搭起追梦阶梯。

漫步长岭茶园,采茶工刘大姐指尖翻飞:“从清明到五一,家门口就能挣7000块!”黄刚创新的“承包经营+农户参与”模式,让60户茶农年均增收七八千元,村集体年增收2万余元。毗邻的桃庄村则走稳“集体合作社”路子,800亩标准化茶园贯通全产业链,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让乡亲们守着茶山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本事。”王安军说,依托茶园,每户每年能多挣一万多元。

赵湾茶韵,得天地之馈赠:千米海拔、年均14.7℃的温润气候,孕育出茶多酚含量超常规12%的珍品。黄刚延请的两位制茶大师傅,三十年如一日守着炭火焙茶,古法“杀青提香”技艺让长岭茶叶焕发新生。在去年五山制茶师大会上,这份执着终得回响——传统工艺斩获大奖,订单如雪片般从八方飞来。

“过去守着明前茶,夏秋茶都烂在地里。”谈及创业初期,黄刚坦言曾为销售犯难。在王安华书记牵线、乡政府电商平台支持下,他逐渐打开销路。如今,兄弟俩正谋划更大布局:投资150万元的清洁化生产线即将投产,采茶期从3月延至9月,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更令人期待的是,茶园里即将放养的山鸡正待破壳,茶文旅融合蓝图已然绘就。

站在茶山之巅,黄刚的手机不时响起——那是网红“潇潇”在商讨直播方案。四载耕耘,昔日“茶小白”已成为带动70人就业的产业领头雁。山风拂过2200亩连片茶园,兄弟村支书的算盘珠声与茶农们的欢笑声交织成曲。这片曾被云雾深锁的土地,正借乡村振兴东风,泡出一壶愈陈愈香的发展新茶。

一片茶叶,凝聚着游子报乡的赤诚、基层干部的智慧、传统匠心的坚守。在赵湾乡的青山翠谷间,“双村联动”的创新实践、“三产融合”的生动演绎,正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写下鲜活注脚。当更多“黄刚”踏上归途,乡村振兴的茶香故事,必将愈发醇厚悠长。

通讯员:高俊威 阮家谱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