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十大会战
招商出彩 谷城更精彩|府院联动“破”茧成蝶,谷城法院让“沉睡资产”变身发展新引擎!
发布日期: 2025-04-28 字体:【

从“资不抵债”的闲置厂区到“机器轰鸣”的亿元项目,从“办证难”的民生痛点到“府院联动”的机制创新,谷城法院以司法与行政的深度协同,蹚出一条盘活“沉睡资产”、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沉睡厂区”苏醒记:破产资产变身亿元项目“孵化器”

“要让司法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真正‘落地生根’!”谷城法院院长何仁兵的话掷地有声。

2024年11月29日,在谷城县谷安机械有限公司破产财产处置签约仪式上,湖北恒佑商贸有限公司以500万余元竞得破产资产,投资1.13亿元的“年产4万吨电力设备及轨道装备关键零部件项目”正式落户谷城。这个曾因资不抵债陷入清算的企业,在谷城法院与政府招商部门的协同联动下,实现了“废墟上的重生”:30亩闲置土地、1.2万平方米厂房即将变身为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解决270人以上就业、实现利税3000万元的“新质生产力”阵地。

“过去这里杂草丛生,现在图纸上的生产线已经开始放样。”投资人代表指着厂区规划图感慨道,谷城法院主动推送破产企业资产信息,政府量身定制优惠政策,让我们吃下“定心丸”。

“法院不再是单纯的‘裁判者’,更是‘破局者’。”谷城县委常委、副县长梁河桥评价,“这种‘以破促招、腾笼换鸟’的模式,为县域经济卸下‘包袱’、装上‘引擎’。”

破局“执行难”:从“三次流拍”到“腾笼换鸟”的逆袭

在冷集镇,谷城铭扬机械有限公司的资产曾因三次网拍流拍而陷入僵局。谷城法院转变思路,与冷集镇政府协同联动,转变引资模式,引导享有优先权的债权人湖北鸿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破产资产处置,最终以流拍价购买拍卖资产。“以前厂房杂草丛生,现在生产线开足马力,政府和法院帮我们找到了‘破局点’!”新投资人的感慨,折射出“府院联动”的创新力。

不止于此,湖北金鹏机械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谷城法院创新性地尝试将破产企业优质资产纳入招商引资“资产池”后,吸引湖北柏奴斯服装有限公司特种服装加工项目成功落户,3.5亿元投资让“生锈设备”变身“智能生产线”,年产60万套特种服装的项目,不仅盘活30亩土地,更让周边2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搭建“法院推送资产+政府精准招商+投资人对接”通道,谷城法院让“纸上债权”转化为“真金白银”,累计带动就业2600余人,实现税收近2000万元。

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320 户业主领到“迟到”的房产证

“盼了多年的房产证,终于拿到手了!”在万嘉熙园小区颁证仪式上,业主秦女士难掩激动。因开发商抵押土地,320户业主办证遇阻长达10年。谷城法院协同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司法建议+府院联动”,仅用3个月时间就化解了这起历史遗留问题。

“如果走诉讼程序,320户业主至少需要3年时间。”谷城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介绍:“我们与政府部门建立‘类案同判+批量化解’通道,3个月内完成首批90本房产证办理,剩余230本正在有序推进。”

从“厂区重生”到“民生破题”,谷城法院的“小切口”改革彰显大作为:以“调判执破”助推“沉睡三资”确权、处置、流转,确保国有“三资”合法流转;深化财产处置协同联动,建立“司法资产池”与政府“资产池”精准对接,吸引国资国企参与竞拍;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破产资产纳入招商引资“资产池”对外推介,有效盘活“僵尸企业”闲置资产。目前,已累计为企业“把脉问诊”623次,解决涉企诉求62件,让司法温度融入营商环境“肌理”。

通过搭建“府院联动+招商引资”平台,谷城法院打通资产查询、评估、推介、处置全流程:与12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将破产企业土地、厂房、设备等信息实时推送;创新“司法拍卖+ 招商路演”模式,为每个资产包定制“投资指南”;引入“事后回访+法治体检”,法官定期走进新投资企业,解决用工合同、产权登记等法律问题62件,企业投资信心指数提升40%。自2023年以来,该院通过破产清算、执行拍卖等方式,累计盘活资产3亿元,引入新上企业18家,带动就业2600余人.分别获评全省司法强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在全省法院复制推广。

“我们不仅要‘救活企业’,更要‘育优生态’。” 何仁兵表示,通过建立企业“法治体检”档案、发布《破产审判白皮书》等举措,谷城法院正形成“司法护航——招商落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编辑手记:当“司法蓝”遇上“发展红”

从“厂区重生”到“民生破冰”,谷城法院的创新探索印证:当司法与行政同频共振,法治的力量不仅能守护公平正义,更能激活发展潜能。这种“破立之间见真章”的改革智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谷城样本”。

“府院联动”的本质,是法治思维与市场逻辑的深度融合。它既破解了“僵尸企业”退出难、资产处置慢的堵点,又为招商引资提供了“现成产房”“优质地块”,更让司法公信力在服务大局中持续提升。这种“破立结合”的改革智慧,不仅盘活了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更激活了政企互信、法治保障的“无形财富”。

记者:詹丽 王文龙 通讯员:毛江伟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