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4-29 字体:【大 中 小】 |
近日,在谷城县赵湾乡左家庙村的食用菌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为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打着铿锵的节拍。流水线上,一簇簇菌棒如银链般穿梭,村民李大合正麻利地将刚下线的菌袋码放整齐,他身后电子屏上的数字不断跳动——“今日产量:6000棒”。 春风卷起车间外的菌香,裹挟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气息。这座占地9000平方米的“蘑菇工厂”,正以科技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书写着小山村“点菌成金”的传奇…… 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真金白银激发产业活力 赵湾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以精准施策激活食用菌产业潜能。通过实施阶梯式补贴政策——购置5000—10000万袋菌棒每袋补0.5元、10000—20000袋菌棒每袋补0.6元、20000袋以上菌棒每袋补0.7元,直接撬动合作社与农户参与热情。政策出台后,本地龙头企业谷城盈德农贸有限公司率先响应,凭借政策红利签下50000袋菌棒订单,成为首批享受最高档补贴的受益者,预计可获补贴资金3.5万元。这一标杆案例迅速引发“链式反应”,乡内20余户种植户闻讯赶赴左家庙食用菌基地,实地考察工厂运行流程、菌棒品质及技术保障,当场签订订单超20000袋,政策扶持的撬动作用初步显现。 用好科技赋能优势,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左家庙基地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成为吸引农户的金字招牌。种植户陈庆富感慨:“以前担心菌棒质量不稳定,现在亲眼看到无菌车间和温控系统,还能享受补贴,签单后心里更踏实了!”基地通过“政策补贴+技术兜底”双保障,已与多家合作社及散户建立长期供应关系,规模化订单占比超70%。 做实联农带农文章,多元路径拓宽增收道路 政策扶持不仅带动企业扩产,更激活农户创业热情。村民杨剑原在外务工,得知补贴政策后返乡承包12000袋菌棒:“算上补贴能省7200元成本,基地还包技术培训,比打工强!”目前,赵湾乡已形成“龙头企业示范、中小户跟进”的产业模式,并将以合作社带动农户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打通鲜菇销售市场,确保农户种得好、有销路、能致富。2025年一季度已售出菌棒80000棒,政策发挥的撬动作用持续释放。 一粒菌种,孵出百万产业;一项政策,激活山乡振兴。赵湾乡以“小菌棒”书写“大文章”印证了特色农业与生态经济的兼容性,探索出了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农民主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未来,赵湾乡将以食用菌为笔,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鲜活画卷。 通讯员:赵新如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