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 2025-09-01 字体:【大 中 小】 |
|
府院联动,让闲置资产变身“智能生产线”。今年以来,谷城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通过“府院联动”盘活资源、“边建边产”缩短周期、“市场先行”抢占先机,积极支持襄阳裕丰纺织公司年产4000万米精梳面料、15,000吨精梳纱线生产基地快建、快调、快生产,为项目迅速达产释能提供坚实支撑。
在谷城县城关镇裕丰纺织新建的7万锭智能纺纱车间内,国际领先的精梳纱线生产线全速运转。“我们引进的德国特吕茨勒清梳联、日本村田涡流纺设备全部实现物联网,用工减少60%,生产效率提升20%。”公司总经理吴军勇介绍。
这一高效落地的背后,是谷城县创新的“府院联动”机制。谷城县城关镇镇长马超介绍,当地政府联合法院组建专班,协助企业竞拍盘活80余亩闲置厂房,通过组建专班,优化流程,将从立项到投产周期压缩6个月。“企业轻装上阵,去年8月开工,今年6月就试生产,比传统模式快了一倍。”
与传统项目“建成再产”不同,裕丰纺织采用“建设-调试-生产”同步推进模式。6月试生产当月即产出棉纱200吨,实现产值300万元。“目前生产呈梯级递增,主打的高附加值涤棉精梳纱线填补了谷城市场空白。”吴军勇说。 这种“以产养建”模式使企业现金流提前回笼。据测算,项目整体投资回报周期从3年缩短至2年,为传统纺织业转型提供了新范本。
“建设期间我们就带着产品样本参加西安纺博会、石家庄招商会等,提前锁定陕西、河北等地订单。”吴军勇展示着排产表,目前订单已排至12月,预计全年生产纱线3000吨,产值突破5000万元。
市场端的突破得益于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原料采购-智能生产-绿色物流”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年销售额预计达4亿元,利税超2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记者:琚晓青、吕涛 通讯员:覃璐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













